分級網路定址法 (Classful Internet Addressing)

32 byte 的 IP Address 分成兩個部分,前段稱為 網路位址 (Net ID),後段稱為 主機位址 (Host ID)。
Classful_Internet_Addressing




IPv4 封包傳遞與接收

IPv4 的網路封包傳送方式可以分為三種:
  1. Unicast: 點對點的通訊
  2. Multicast: 一對多的通訊
  3. Broadcast: 一對全部的通訊

根據上述 IPv4 的封包傳送方式,位於網路上的所有設備都會對經過網路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 NIC) 之封包進行篩選動作,其接受與否的判斷如下:
  1. 目的位址就是本機位址
  2. 目的位址為 multicast address,而本機也是屬於該 multicast address 的成員;否則直接 discard 該封包
  3. 目的位址為 broadcast address,必須接受該封包,並加以處理
  4. 網路卡可以被開啟為混雜模式(promiscuous mode),則經過此網路卡的所有封包都會被該網路卡接收。





特殊用途之位址

有些位址不能當作網路設備的 IP Address 使用,它們具有特殊用途。

網路位址 與主機位址 全為 0,也就是 0.0.0.0,代表本機位址,通常只被允許使用於系統的啟動程序(bootstrap procedure)當中。

網路位址 全為 0,代表該設備所處網路的主機。

網路位址 與主機位址 全為 1,也就是 255.255.255.255,代表區域性網路的廣播。

主機位址 全為 0,代表該網路的名稱,例如 Class B 的網路位址為 140.137.0.0,就是 140.137 的網路名稱。

主機位址 全為 0,代表該網路的廣播位址,例如 Class B 的網路位址為 140.137.255.255,就是網路 140.137 的廣播位址。

127.0.0.1,代表本機位址,此 IP Address 的目的在於讓該設備方便對本機的網路卡進行測試,若對 127.0.0.1 進行測試,封包僅會到達網路卡的驅動程式便直接折回,不會到達實體的網路,所以也稱為 Loopback IP Address。


為了解決 IP 不足的問題,在 RFC1918 中定義了私有 IP 位址 (Private IP Address),可提供給企業內部自己使用,無須申請,但這些 Private IP Address 不能直接與外部網路位址通訊,需透過轉換,例如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

Private IP Address 的範圍
A 級 10.0.0.0 – 10.255.255.255 10.0.0.0/8 (255.0.0.0)
B 級 172.16.0.0 – 172.31.255.255 172.16.0.0/12 (255.240.0.0)
C 級 192.168.0.0 – 192.168.255.255 192.168.0.0/16 (255.255.0.0)





不分級網路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CIDR)

如果要透過分級網路來分配 IP Address,有可能會造成 IP Address 快速地被浪費,所以有了 CIDR 的產生,透過 subnetting 或 supernetting 來使用不分級網路分配 IP Address。




Reference

TCP/IP網路通訊協定(第二版)
IP Addressing | Introduction and Classful Addressing


文字內容 或 影像內容 部份參考、引用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ilverwind1982 的頭像
    silverwind1982

    拾人牙慧

    silverwind19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